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百年巨匠的文艺范】
作者:李黎(纪录片《百年巨匠·邓稼先》总导演)
有这样一张著名的照片。1986年3月,在医院里的邓稼先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记者好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有多大,邓稼先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眼睛出神地望向前方,仿佛手里真的是一颗原子弹。
邓稼先生前使用过的留声机 作者供图
这张照片被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珍视,一直摆放在家中。她说,照片中邓稼先的眼神让她感到熟悉。生活中,邓稼先常常有这种眼神,不知道他在看哪儿,有点像音乐家拉小提琴时那种空灵的眼神。
其实,作为著名核物理学家的邓稼先,平时很喜欢听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闲暇时爱看京剧。
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回忆,那会儿邓稼先很爱唱歌,常常唱《欢乐颂》,他会用德文、俄文、英文三种语言唱这首歌。《欢乐颂》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此曲最经典的版本应为德文版。当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放弃了导师为他选择的深造之路,前往德国继续学习。
邓稼先对交响乐的热爱渗透到了他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在紧张工作之时,或做重大决策之前,他的房间里经常会响起《田园交响曲》等交响乐的旋律。在悠扬的乐曲中,邓稼先的身心似乎得到了片刻放松。
许鹿希记得,有一天晚饭后,邓稼先在阳台上,一改往日的习惯,没有听《田园交响曲》,而是换上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他闭上眼睛,长久地静静聆听。
那一年,39岁的邓稼先带领团队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第二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昂扬的音乐旋律,陪伴邓稼先度过了许多沉思的时光。
在邓稼先位于四川绵阳的简陋的住所里有一台留声机。据跟随邓稼先多年的工作人员游泽华说,当时月薪两百多元的邓稼先回北京上街买书时,总要买上一些唱片。他清晰地记得,在空旷山野的夏夜中,邓稼先躺在床上,反复聆听莫扎特的《小夜曲》。
有一张1985年6月26日的收据,开具日期距邓稼先去世只有一年,背后也有一段关于音乐的记忆。这张有邓稼先亲笔签名的单据被二机部九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职工张建钢留存至今。他清楚记得,那天他从成都买书归来,作为九院院长的邓稼先不仅自费给他开票,还与同是音乐爱好者的他一起欣赏了新买的唱片。
张建钢特意为邓稼先放了交响乐,并谈起西方音乐。不料邓稼先突然问他是否有中国音乐,并告诉他,《梁祝》《二泉映月》《茉莉花》等中国音乐很好听。
当黑胶唱片里传出《茉莉花》婉转的乐声时,张建钢看见邓稼先眯缝起双眼,仿佛陶醉在音乐里。张建钢后来回想,祖籍安徽怀宁的邓稼先,从小肯定没少听《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
邓稼先还是个标准的戏迷。小时候听京剧《水帘洞》,他在台下边看边模仿孙悟空,结果把桌子上的茶壶碰到了地上。
于敏回忆,有一次参加会议,他步行去会场,忽然下起大雨,他打着伞匆匆走着,听见前面传来哼哼呀呀的声音,仔细一听唱的是《女起解》,看不清是谁,但听见那人用嘴模拟铿锵有力的鼓点。这也勾起了于敏的戏瘾。于敏大声来了个拖腔,前面的大个子猛地回头,原来是邓稼先。
在紧张工作之余,邓稼先还曾请出色完成任务的同事们去吉祥大戏院看马连良的《四进士》。
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曾说过,假如有一天要拍摄《邓稼先传》,他要推荐一首老歌《中国男儿》。这是五四时期一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歌词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至今热血犹殷红。”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7日 16版)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