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档次是关宁军,十六万人每年耗饷六百万两以上。平均每人每年四十两。偶尔拖欠。
第二档次是东江军和左良玉部。东江军两万八千人,每年饷银六十万两。左良玉部五万四千人,每年饷银一百万两以上。平均每人每年二十两,有时拖欠。
第三档次就是山西和陕西的边军(明朝陕西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三省),每人每年十两,经常拖欠。
以延绥镇为例,万历后期就开始欠饷,天启一到四年正常发饷(注意当时执政的是被很多网络历史学家抹黑的东林党),天启五年军饷只发了两成七分半,天启六年是三成八分,天启七年直接零军饷。崇祯刚继位那年,又正常发了军饷。然后从崇祯二年起,延绥镇官兵只能喝西北风了。
可以说,当时的关宁军是明朝待遇最好的部队。
不过由于后金(清)军的不断进攻,关宁军的数量从巅峰时的十六万逐渐下降到了四万。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毅然选择了投清,受封平西王。
在历史上,每一个新兴王朝在军事上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朝也不例外。只是清廷的嫡系八旗军队的由盛转衰过程来得特别迅速。1644年到1647年(顺治元年至四年)满洲八旗兵所向无敌的场面就像昙花一现似地再也没有出现过。
为了适应现实,清廷政策以满洲八旗兵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汉制汉。
一,顺治十年(1653)起用洪承畴经略西南;
二,利用软禁中的郑芝龙招抚东南沿海的郑成功;
三,顺治十年八月十九日清廷主持皇室同平西王吴三桂联姻,把公主嫁给三桂之长子吴应熊。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廷三路进军西南:
一,任命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与固山额真墨勒根侍卫李国翰率领所部由陕西汉中南下四川,进攻贵州;
二,任命原定驻防江宁的固山额真赵布泰为征南将军,统兵南下湖南,由经略洪承畴拨给部分汉兵,取道广西会同定藩下提督线国安部,北攻贵州;
三,任命固山额真宗室罗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固山额真济席哈等统兵前往湖南,会合洪承畴节制的汉兵一道由湖南进攻贵州。
康熙元年三月十二日,清廷以擒获永历帝诏告天下,五月,吴三桂因擒获永历帝朱由榔有功,进封为亲王。在清廷诏告全国的同一天,朱由榔和他的眷属被押回云南昆明。昆明城中许多百性眼见皇帝蒙难,不免黯然神丧。清军把朱由榔一家圈禁在世恩坊原崇信伯李本高宅内。吴三桂等人认为如果押解赴京献俘,路途遥远,恐怕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得到清廷核准。
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一家被处死。据记载,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满洲将领不赞成,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于是,把朱由榔父子抬到门首小庙内,用弓弦勒死。随即焚化于北门外。
至此,吴三桂带领下的关宁军集团控制了云南、贵州两省,重回巅峰。
按照魏源所著《圣武记》的说法,吴三桂当时有正规兵力约为23000人。
这么点兵力就敢造反?
当然不可能了。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除了原本的关宁军外,他一路南征北战,还招降了不少明军和农民军。
如《清实录》中就有记载:
云南平西王下官甲一万员名,绿旗兵及投诚兵共六万名。
顺治十七年,吴三桂部共约七万人,其中六万为降兵。
注意,这只是顺治十七年的统计。
顺治十八年,吴三桂通过打击南明余部,招降纳叛,又进一步扩充了实力。
估计顺治时期,吴三桂的实际控制兵力应该不会低于十万人。
而为了养吴三桂的这些兵,清廷一年就要为其支付九百万两的军费。
合计天下正赋,止八百七十五万余两。而云南一省,需银九百余万,竭天下之正赋,不足供一省之用。
当然,吴三桂勒死永历帝后,已经不能再养寇自重了。所以他和尚可喜、耿继茂,很自觉的裁掉了大部分兵力。
据《圣武记》的记载,至康熙十一年,清廷每年只需要为三藩支付五百万两白银。
除四川不数外,余皆三藩协饷岁五百余万,云、贵不及一半,较顺治间已省四分之三。
这说明,吴三桂起兵造反前,其正规军已经裁剪很多。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吴三桂作为清朝的平西王。他在云南是有诸多政治和经济特权的。
他不仅掌握了如采矿、茶叶、田赋、土司勒派等地方财政收入。
还有推举官员的权力。
据《皇清奏议》记载,康熙时期,吴三桂推举的官员,遍布云南、贵州、广西、四川。
四川、广西、贵州三省附近滇云,吏部查三省举人考过职街、应选州县者,挨序咨送平西王查缺补授。
这个现象,史称“西选之官遍天下”。
吏部要任命官员,还得咨询吴三桂的意见。
一个官员在西南上班,不跟吴三桂搞好私人关系,官位是坐不稳的。
试想,吴三桂掌握了地方部分财权,同时还通过推举官员,掌握了地方部分政权。
他想把裁掉的军队隐藏起来,变成编制外的隐形武装力量,应该不难吧?
所以吴三桂造反时,虽然正规军不多。但他能号召的人,并不少。绝不低于十万。
而也正是因为吴三桂在西南地区有较强的号召力,所以他起兵后,贵州巡抚曹申吉、四川巡抚罗森、四川提督郑蛟麟、广西将军孙延龄等人,就纷纷带兵归附,背叛清廷。
还不到一年时间,吴三桂的势力范围就由云南一省扩大至六省,完全控制了云贵川,控制了湖南、陕西、广西的一部分。
同时,他还得到了蒙古察哈尔部的响应。
不过,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吴三桂却突然不打了。
他在风头正盛时,没有选择渡江北上,也没有及时东下,联合耿精忠拿下江浙,切断清廷与江浙财赋重地的联系。而是派人前往北京与康熙谈和,想划江而治,希望康熙放回吴应熊。
而信使这么一来一回,耗时数月之久,就给了康熙调整反击的时间。
康熙在“谈判”期间,先派兵灭察哈尔部,稳定了后方。随即又制定攻守之策,在严防吴三桂的同时,将打击目标瞄准在实力较弱的耿精忠和王辅臣身上。
由于吴三桂未打通与耿精忠的陆路通道。且又要救援王辅臣。
于是,吴三桂的攻势局面就这么丧失了。三藩之乱也进入了长达五年之久的相持阶段。
在相持阶段,王辅臣被清军包围,吴三桂多次派兵救援,没能得逞。王辅臣在重重合围之下,被迫投降清朝。
另一边的耿精忠,由于与郑经不和,相互掐。最后,一个被清军灭掉,一个被清军打出大陆。
耿精忠被灭前夕,尚之信发动兵变,软禁老爹尚可喜,宣布响应吴三桂。
但尚之信也是个坑货。造反掉脑袋的事,他居然事先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
由于缺乏准备,尚之信造反后,完全没有作为。他是莫名其妙造反,又莫名其妙地投降了清朝。最后不出意外的被康熙下令处死。
等到耿精忠、王辅臣、尚之信接二连三地投降清朝后,吴三桂这才大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清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了。
自己的战略形势与曾经的清军合围南明,可谓如出一辙。自己已是无路可退。
为了鼓舞士气,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建国。
称帝之后,吴三桂下令全线反击。先打击南面的清军。
马宝等将领随即率军南征,大败清军,击毙了都统宜里布和护军统领哈克三,并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等部。
清军受此大败,由湖南退入广东。
反攻大胜后,吴三桂又亲自制定对两广的战略进攻。调集了十万大军,对两广地区的清军进行猛攻。
在一波攻势下,两广清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有大溃败的趋势。
然而,就在两广清军即将崩溃之际,年迈的吴三桂突然死了。
皇帝陛下死了,仗自然是打不了了。
随后,前线的吴军全部回撤,并派人赴云南迎奉年仅15岁的吴世璠继承皇位。
听说吴军迎奉吴世璠继位,清廷所有人都笑了。
吴三桂是悍将,大家敬畏他。可吴世璠才是个屁大点的毛孩子,吴军众将在这个危急时刻居然立幼主为帝,简直是昏了头。
三藩之乱随着吴三桂的死,进入了清军全面反扑的阶段。
吴世璠继位不久后,康熙随即命令清军对川湘两省发动全线进攻。而吴世璠对此毫无应对之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
于是,清军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湖南、四川。
拿下川湘后,清军继续猛攻,先克贵州,再克云南。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灭了吴三桂的大军。
关宁军集团,就此从历史上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