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了八十六年,这位萧山人终于“回来了”!

常识爱好者 教育培训 2023-12-21 3455

紫云山上,天淡山青,云去来。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些天,河上镇凤凰坞村的山上多了一座新墓,坐南朝北,庄严静穆。

墓主人是个“老人”,叫董仲新,算起来有112岁。现下的村里人,恐怕都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的历史中走来的,确实久远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对旁观者来说,久远的历史,或许只是一个个故事的拼接,而对于那些在历史的熔炉里翻滚的人们来说,却是血与火,是激愤与感伤。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正值焦灼乱世,二十岁出头的董仲新离开萧山南片的小山村,躬身入了上海滩谋生,学医之后又参军,而后音讯全无。

86年后,他终于“回来了”!

12月10日上午10点,凤凰坞村举行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悼念暨萧山籍抗战阵亡将士董仲新入灵仪式。祭奠的队伍从紫云山山脚攀爬到董仲新的新墓地,整整317级石阶。山风拂落了褐红的冬青与松针落叶,仿佛一条血染的彩带,引领着魂归。

如落叶归根,重返故土的董仲新,可以安心了!

此后,他再也不需要面对日寇射来的无数炮弹,再也不需要在枪林弹雨中做手术,再不需要血战拼杀,而是可以在故乡的山坡上,遥望那乱世最向往的静谧星辰了。

对于董仲新来说,这是一个迟到了86年的纪念。对凤凰坞村来说,他是第一个本村籍的抗战阵亡将士!

在这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抗战将士们,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从而凝聚起捍卫和平的强大意志!

一念之想:董仲新你到底是谁?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常常能感觉到光明,并总能唱出嘹亮的歌。

找寻抗战阵亡将士的过程,就是要将一个个落在纸上的姓名,还原到萧山某个镇某个村某户人家某种身份里去。这样的寻访过程,有点像是大海捞针,又有点像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前行,若没有坚决强毅的信念,就容易不了了之。

周寅做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十多年了。

他是河上抗战历史研究会会员,也是一位抗战历史的“打捞者”。

与史料为伴,与泛黄了的照片为伴。周寅的微信朋友圈话题,很多都跟抗战有关系。“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时,可以不为他们做事。但是知道了,怎么可能不去做呢?”周寅的心中总是比其他人多一种莫名却异常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2019年,他决定要寻找董仲新。

“在浙江档案馆寻找抗战资料时,发现有《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浙江省萧山县卷,萧山有记录的近240位,每个人都标注了姓名、职务、部队番号等信息。一个个看下去,发现有一个军医董仲新。我就在想,姓董的会不会是凤凰坞村人?因为这个村很多人都姓董,而且抗战时他们村里也出过几个军医。”

想到这个可能性,周寅马上问了凤凰坞村修家谱的老同志,大家都说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加上村里的老族谱早已损毁,无再多纸质线索可查。

“因为名录中信息实在太少,且年代久远,很难有机会找到这些阵亡将士的家人和后代。”周寅坦言,也许是有缘,浏览了这么多名字,偏偏对“董仲新”记忆深刻。

那么,董仲新到底是谁?是怎么牺牲的?是萧山哪个镇哪个村的?是否有后人呢?

一系列的问号,总是萦绕在周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2022年11月,周寅认识了一个专门研究南京保卫战的朋友,就赶紧拜托他查一下董仲新这个人。结果,朋友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找到了一份《死亡官兵调查表》,里面明确记录了董仲新的信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卫生队的军医,上尉军衔,其父董浩祥,其妻付委英。

董仲新的人物信息拼图,终于多了几块,但依然不知道他是哪个镇哪个村的?

“之前找到的阵亡将士多数只有姓名,极少数能找到照片。或许,军衔高一点的,会不会在军校留下毕业照之类的呢?”功夫不负有心人,顺着军医这条线索,周寅去浙江省档案馆碰碰运气。不料,很惊喜地找到了董仲新的照片,就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医学校军医训练班第九期通讯录上。

“国字脸、浓眉,内双眼皮、厚鼻头、大耳朵,一眼看很有萧山南片人的感觉。”周寅用手机翻拍后又放大了照片,细看之下,不禁想起了从河上凤凰坞村走出去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的军医处处长董如松,同样是军医,同样姓董,他们会不会是同村人?

新线索,又重新指向了凤凰坞村!

证据链闭合:董仲新就是董筱松

也许是灵光乍现,也许是缘分到了,谜团在今年终于解开了。

今年7月28日,周寅在下班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几年前,在整理萧山籍抗战阵亡将士时,发现有一位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上尉军医董仲新,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多年来,这个名字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偶然找到了他的照片。果然是一表人才,从阵亡官兵调查表得知其父叫董浩祥,希望有能力的朋友们帮忙寻找一下董仲新后人或其他相关资料。”

“发这条信息时,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就这样试试看。因为脑子里老想着这个事情,还经常梦到董仲新。”令周寅欣喜的是,发朋友圈后不久,居然有凤凰坞村民董杰来留言:“董浩祥是我爸爸的太公,董仲新就是董浩祥的小儿子。”

收到留言后,周寅马上电话查证,又于当晚发了一条欢欣鼓舞的回复:“经村民询问后得知,董仲新是河上凤凰坞村人!”

“感觉一块悬在心上的石头落地了,太高兴了。”次日周六,周寅忙不迭地赶到凤凰坞村,找到修家谱的老同志,查了村里1950年的户口登记册。发现董浩祥的四个儿子分别叫董金林、董金松、董金水和董筱松,其中,董筱松于1911年出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周寅马上找到了董筱松的侄子,还翻出一件与他有关的“老古董”——董筱松的供盘,底部写着:“董筱松记—民国叁拾叁年”。

“民国叁拾叁年”是1944年,据推测,其家人不知道董筱松已经战死,仍以他的名义做了供盘祭祖用。至于董筱松为什么去上海,据村里人回忆,他很可能是去投靠在上海外滩开诊所的董振民。

这下搞清楚了,原来,董筱松就是董仲新,可能是他当兵后改了名字。

之后,周寅又从萧山档案馆所藏一份民国二十八年七月七日(1939年7月7日)《萧山日报》上,找到一篇《本县各界举行抗战建国二周年纪念大会》一文,董仲新和遗族傅秀英的名字出现在本县抗战阵亡官兵和遗族名单中。

但村民说,董筱松的妻子叫傅秀英,不是付委英。那为什么找到的两份名录上写着“付委英”和“傅委英”呢?这个倒也好推理,因为以前的“傅”字经常被简化为“付”字,而“委”字很可能是手写字相似,误认“秀”字为“委”字。

至此,一条完整的人物信息链拼接出来了:董仲新,原名董筱松,1911年出生于河上凤凰坞村。父亲董浩祥,排行老幺,妻子傅秀英。早年到上海学医,后参军入伍。全面抗战爆发前,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医学校军医训练班第九期,毕业后加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卫生队,上尉军衔。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38年,国民政府给予抗战阵亡官兵抚恤,追赠少校。

魂归故里:我们村的荣耀

“留住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就是激励未来!”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牵引,周寅总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如今回头看,依旧如此。

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曲折地渡过了时间的海。

80多年前,董仲新匆匆回乡结婚,婚后又马上离开了凤凰坞村,此后,一直下落不明,只留给家人无尽的思念。

86年后,董仲新终于“回家”了!

凤凰坞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董国强也非常激动:“自2015年我们村的抗战纪念馆建成开放以来,抗战文化就是凤凰坞村的品牌。多年来,我村经常围绕抗战主题开展国家公祭日等各类纪念活动,没想到自己村里就有一位。”

经凤凰坞村和其家族后人商议,由村里与河上抗战历史研究会联合发起众筹,村三委干部带头捐款,为董仲新重修墓地。村民们听说后,也纷纷加入,少则百元,多则2万元,很快就筹集到了相关费用。

入葬故土,却连衣冠都无处可寻,怎么办?

11月4日,河上抗战历史研究会的同志们赶赴南京,在教导总队曾经驻防的紫金山碉堡前铲了一抔黄土,代替董仲新的衣冠入葬。

黄土即见证,因为,那是被炮火轰炸、血染过的物证。

遥想1937年12月初的南京保卫战,负责死守紫金山一线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直血战到12月12日傍晚日军攻占紫金山主峰。就连日军第9师团战史记录都不得不承认:“据守紫金山的敌军(指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明知结果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日军)进攻。”

也是12月12日这天,董仲新牺牲了,年仅26岁

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连日屠杀中国被俘官兵和平民达30余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

“我们已经整理好了董仲新的档案资料,正提交给相关部门申报烈士。不管能否成功,这个困扰多年的谜团总算解开了。”12月10日上午,站在董仲新的新墓前,周寅和村里的党员们纷纷敬献了菊花。

看到董仲新在军医学校时英姿勃发的照片,董仲新的侄曾孙女董敏飞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心中百感交集。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爷爷的小叔叔,但记得以前爷爷奶奶在清明时总会多烧一堆纸钱,也叫小辈祭拜,到底在祭拜谁,终于有了答案。

“听老一辈说,爷爷的小叔叔当兵后,数十年来下落不明,有人说他牺牲在了外地,也有人说他去了香港。后来,随着老一辈逐渐离世,这位从未谋面的曾叔祖父也渐渐不被人提起了,但在我们心里却始终留下了疑问。今天终于知道曾叔祖父是抗战牺牲了,我们真的倍感骄傲。以后,我们每年都会去祭拜,也会将他的爱国精神作为最重要的家风家训来传承。”董敏飞从未想过自己与曾经的抗战将士如此之近。

而对于凤凰坞村全体村民来说,迎回董仲新,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村里也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打响抗战文化品牌,努力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用村庄的发展和振兴来告慰先辈的牺牲。

抗战历史就是这样,由万千有名、无名的人组成。绝大多数都没有烈士的荣誉,拿萧山来说,追认为烈士的不足百分之一,能弄清楚来处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周寅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几个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牺牲的萧山籍抗战将士的信息:

孔椿,上尉军医,第五十八师三四八团,妻文娟,女静贞;

楼金宝,第五十八师三四三团,父清法;

吕寅水,五十八师三四三团,父颜茂,母李氏;

陈梓明,第五十八师三四三团,母王氏……

一个个抗战将士的名字,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我们相信,背后一定还藏着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他们,也有待寻访“回家”!如董仲新一般。

▼延伸阅读▼

小学堂大历史,萧山河上镇中心小学的前世今生

杭州这个“网红”村是两次众筹孵出的金凤凰

水乡名镇成地狱…萧山“11.30”大轰炸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