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东海之滨的普陀,陆地面积仅458平方公里,却拥有62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海洋;坐落着大小岛屿743.5座,其中住人岛45.5座……海域海岛是普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和共同富裕的难点堵点。
2005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登上蚂蚁岛。他说,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传承发扬“蚂蚁岛精神”,近年来,普陀区一路攻坚克难,一座座海岛实现了从耕海牧渔到产城融合、从荒乡僻壤到海岛花园、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有的精彩蝶变。
“我们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新普陀’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打造‘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现代品质海岛大花园、现代社会治理新样板’的发展定位,‘蚂蚁岛精神’正激励着普陀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前行。”日前,浙报集团、潮新闻启动了“潮涌之江·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体访谈活动,在接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访谈时,普陀区委书记孙志龙这样说道。
向海图强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新高地
时值冬季,普陀修造船产业却如盛夏般“火热”: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历时3个月精心改造的全冷集装箱船正式启航,造船订单排到了2027年;鑫亚船厂刚刚签下全球首艘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向着年产值30亿元的目标前行;龙山船厂的脱硫塔改装马不停蹄,一艘刚驶离,一艘又靠泊……
“经略海洋,普陀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事情,即做强一艘‘船’、吃透一条‘鱼’、做大一桶‘油’、激活一片‘岛’。”孙志龙说。
这些年,普陀的修造船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孙志龙介绍,目前普陀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修船基地,鑫亚、中远、龙山跻身全球十大修船厂,船舶修造总产值年均达百亿元,船舶制造能力约占全国5%,外轮维修量占全国25%。
面朝大海,海洋是普陀的蓝色牧场,为了让“一条鱼”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普陀深耕从捕捞到运输到交易到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深化水产预制菜、婴幼儿辅食、海洋生物肽等高值产品的研发生产。
今年8月,总投资超20亿元的中国普陀(万洋)预制菜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同时,普陀已建成全省首批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金枪鱼精深加工量占全国 60%,远洋渔业产量占全国20%。
在东海海域,每日往来于此进行保税油加注的船舶络绎不绝。如今普陀“油气生意”越做越大——做大中石化全球船供油业务中心,增速跃居“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首位,普陀年保税燃料油结算量已超900万吨,稳占全国半壁江山;落地全省唯一天然气交易中心,会员涵盖省内90%的天然气产业链企业;探索形成了21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9项。
为破除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普陀深入实施“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和“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挖掘海岛资源禀赋,发展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落地了金钵盂临港产业园、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等项目,并极大改善了海岛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为海岛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如今,普陀已初步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总值占GDP比重达 68.1%。
陆海联动 绘就海上治理新“枫”景
广阔无垠的海洋,星罗棋布分散的岛屿,这是普陀发展海洋经济的依仗,也成为普陀社会治理的难点。
“普陀有两张地图,一张是普陀区域地图,另一张就是由一个个‘格子’组成的‘网格图’。”孙志龙直言,普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说起——2007年,普陀区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在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当时,全区居民以100至150户为单位,被一一“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每个网格都配备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全面承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等职责。
普陀面向实践的探索从未止步,2017年,全省首个全科型社会治理中心——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成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创新服务理念,也让群众的办事体验得到极大提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老百姓很欢迎,社会矛盾调节的效率也非常高。”孙志龙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1万件,群众满意率98.9%。
而将“枫桥经验”成功迁移到海上治理领域,则是普陀创新基层治理的又一生动例证。“海上的问题,很多源头根子在陆上。”孙志龙说,虽然渔民出海在外,但他们的公司和家庭在岸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就容易暴露出“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源头预防难、调处化解难”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海上纠纷,今年,普陀联合多方力量,在涉海企业密集的海事渔事商务大楼专设全国首个县(区)级实体化海上融治理中心。孙志龙认为,通过陆海联动、港域智治,可以实现“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也将意味着补齐普陀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块短板。
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孙志龙表示,下一步,普陀将深化打造“航行的支部”“平安小苑”等载体,持续促进社会高效能治理,打造现代社会治理的“普陀样本”。
“各美其美” 铺陈海岛共富新画卷
碧蓝清澈的大海、蜿蜒的海岛公路、层叠的原生态石屋,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东极岛,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
20年前,东极岛还是一个“悬水孤岛”,水电基本靠岛上自给自足,而在当时的普陀还有各个类似海岛,基础要素条件薄弱,发展受限。
近年来,普陀围绕全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补强海岛交通基建,打造了东极岛、桃花岛等一批精品海岛旅游节点。截至今年三季度,普陀全域旅游人次、过夜游人次增速均位列全省前二。
如今,一幅幅“各美其美”的美丽海岛共富画卷正在徐徐铺陈,但敢人为先的普陀,海岛共富模式远不止这一种。
“海岛乡村是我们共同富裕的主战场,缩小城乡差异,陆岛差异、岛岛差异,普陀亟需破题。”孙志龙介绍,2022年时,他通过走访,发现海岛百姓反映最大的还是医疗健康问题。彼时,一艘名为“共富方舟”的小船承载着希望,驶向孤岛,驶入海岛百姓家。
普陀从最需突破的海岛医疗健康领域入手,率先试点开展“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落实专属船只,载着专业医疗团队,每月登临2-3个偏远海岛精准开展巡回医疗,让每一位渔村群众都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开展巡回医疗行动已覆盖16个住人岛屿,开展健康体检4050余人次、义诊7200余人次,驻岛老年人健康体检率提升至90%以上。
起初,“共富方舟”只是以医疗健康为主要载体,但普陀在实践中发现,若以其为小切口,做优健康服务主动上岛模式,将能撬动整个海岛公共服务的大力提升。
眼下,普陀拓展了志愿服务、文艺下乡等海岛民生服务场景,将“共富方舟”服务内容由“保基本”转向“高品质”,相关工作最近获评2023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共富方舟”还走出浙江,在对口支援的四川万源市得到复制推广,为山区的公共服务优化提供了借鉴。
在孙志龙看来,让 “共富方舟”服务更多元、场景更丰富、覆盖更广泛,无疑能持续增强海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此同时,还要统筹好发展和民生、发展和安全以及发展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普陀健全就业创业体系,创新打造了“码头边的零工市场”“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给更多怀抱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鼓励和憧憬;同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此外,守牢平安稳定底线,抓实社会治理,连续18年获评省级“平安县(区)”;关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又见普陀”系列文体活动……“总之,要让老百姓过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更开心。”孙志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