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赖志凯)记者获悉,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常住就业人口1132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今年以来,本市全面恢复现场职业招聘洽谈活动等综合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就业在北京”2023年大型现场招聘会等847场,满足各类群体的求职就业需求。并且,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规模达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乡村协理员这份工作,让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实现自我价值,把敢闯敢试的青春优势转化成服务家乡乡村振兴的宝贵记忆。”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的乡村振兴协理员陈佳兴说。
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北京市精准提供分类就业援助,鼓励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企业可获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同时,自2021年至2023年7月,全市通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累计新增参保创业单位15.62万户,带动就业岗位77.79万个。
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就业服务指导员、就业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三员”队伍,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和重点群体,了解需求、发现问题,提供精准、精细服务。
此外,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北京市率先建立全国性跨区域平台企业集体协商模式,通过骑手恳谈会、网约司机专项协议等多种方式保障劳动者权益,集体协商内容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完善“工会+仲裁”“工会+法院”多元调解和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80%的案件在仲裁阶段得到化解,劳动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